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里,林业类院校及其相关专业似乎总与“小众”“就业面窄”“发展受限”等标签绑定,甚至有人认为选择林业相关专业就意味着未来职业路径的局限。但实际上,有这样一所林业高校,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立校之本,凭借鲜明的学科特色、扎实的教学改革和完善的培养体系,为学生铺就了一条多元且坚实的就业之路。这所学校就是北京林业大学。
作为教育部直属、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北林始终聚焦培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领军人才的育人总目标,在林学、风景园林学、林业工程等领域形成了深厚的学科积淀,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林业及相关行业的优秀人才。
从专业来看,不同专业的就业表现各有亮点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0%以上,学生还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,其中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7项,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38项,这些经历进一步提升了就业竞争力;家具设计与工程(卓越人才班)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5%以上,毕业生可在家具及家居产品、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就业,就业范围得以拓宽。
展开剩余65%专业的良好就业表现,离不开教学建设的有力支撑。学校推动传统专业迭代升级,将6个传统专业调整为数字经济、碳储科学与工程等战略新兴专业,还成立现代产业学院,推进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改革,拓宽了多元化育人路径,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贴合市场需求。同时,学校构建五阶贯通实践教学体系,打造四级实践平台,2023-2024学年获批4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,获得企业多方面支持,通过这些实践教学举措,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,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。此外,学校强化数智赋能教学,打造“三横三纵”通识课程体系,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全过程,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就业环境。
教学建设的有效实施,依托于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。学校以“三全育人”支撑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,将就业纳入质量保障的重要考量。重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,建立校院联动的学业预警和帮扶体系,动态监测并帮扶学业困难学生,确保他们能顺利毕业走向就业市场。同时,通过开展专业评估、专业认证等工作,保障专业培养质量与就业市场需求相匹配。
这样的质量保障体系,与学校的特色发展相辅相成,共同助力就业。学校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通过本研融通、科教融汇等模式培养领军人才,提升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就业竞争力;“三促三优”的教学督导工作提升了教学质量,间接为学生就业增添优势。正因如此,学校毕业生能积极投身林草事业,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,2024届林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去往林草相关领域就业比例达38.90%,且在京津冀、长江经济带等多个区域均有分布,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高达97.81%。
这些数据和事实,清晰展现了北京林业大学在就业方面的实际情况,打破了人们对林业院校就业的固有偏见,也让我们看到专业特色与系统培养对就业的重要意义。用人单位高达97.81%的满意度,不仅是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认可,更是说明当专业建设紧扣国家需求、教学改革贴近市场实际、质量保障贯穿育人全程时,所谓的“冷门”专业也能走出热门的就业路,北林正是用自己的实践,为林业类高校的就业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。
发布于:安徽省中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